合肥速度,不断被刷新。2014年1月至8月,合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逾1370多亿元,占全省总量1/5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逾1550多亿元,接近全省的1/3。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合肥的主要经济指标,继续进位“十强”。随着合肥在全省首位度的持续攀升,龙头带动和辐射力继续增强。
合肥速度,得益于合肥力量,而合肥力量又源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引领。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合肥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营造了崇德向上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凝神聚力的生动局面。[详细]
在振兴皖北的大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传统农业区宿州有着更多的内涵和更深的意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速崛起是谱写中国梦宿州篇章的鲜明主题,精神力量的塑造要作为头道工序。 ”宿州市委书记张曙光语调铿锵。
去年以来,宿州提出“用中国梦照亮宿州前进方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厚重的历史文化为根,以新时期宿州精神为魂,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和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为加快宿州跨越崛起提供激情奋进的正能量。[详细]
人们不禁要问,淮北这座地处皖北、因煤而生的城市,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每座由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城市背后,皆有其独有的品质。近年来致力于打造精致之城的淮北亦不例外。而其最能打动人心扉之处,正是其在不经意间散发出来的一种温馨。
这种温馨,与“爱”相关。诚如淮北市委书记肖超英说,“人口不多好人多、面积不大贡献大”的淮北市,处处彰显了“小城大爱”的城市品格。而这,也成为打造精致淮北的不竭动力。[详细]
淮南在行动!
叫响——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融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体现、立体覆盖。
实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淮南有生机!
两年时光,近百个道德讲堂,开讲200余场,20余万干部群众走进讲堂接受教育;20年时间,建立了3021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站),青年志愿者固定人数占全市青年总数的12.6%;近年来,涌现54名“中国好人”和道德模范。[详细]
“行走在亳州,这片有着悠悠道德渊源的土地上,这片被先哲圣贤的思想照耀的土地上,这片可以称为‘好人之城’的土地上,我们心中充盈着一种自信、自豪和温暖。”在亳州市不久前举行的一次道德论坛上,一名参会代表充满激情地说。
94位中国好人、28位安徽道德模范、85位亳州好人……近年来,药都大地频现有德之人,他们用一言一行铸就厚德之乡,用真情大爱激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竭动力。[详细]
5人入选第三届、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当选人数占全省一半、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入选“中国好人榜”人数居全省地级市前列……颍淮大地,广袤厚重的土地,培育了无数凡人英雄。
强化示范引领、思想引领、风尚引领,近年来,阜阳市着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行动。学好人、重品行、无私奉献、埋头苦干……这些优秀品质正渗透进千万阜阳人的价值观理念中,凝聚起奋发向上、加速崛起的强大精神力量。[详细]
“大到市政建设、城市管理、道路绿化,小到市民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蚌埠都传递出一股积极向上的精气神。 ”亳州晚报相关负责人写道。发出赞叹的不仅是外地客人,就在一个月前,蚌埠这座老工业城市,获得了“2014最美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
嬗变蕴含艰辛,成绩来之不易。淮畔明珠蚌埠奋力爬坡、快速崛起背后的精神密码是什么?蚌埠的答案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亮精神的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蚌埠市委、市政府引领珠城上下凝心聚力、赶超跨越。[详细]
铜陵,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是安徽省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 1956年依矿建市以来,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心怀梦想与追求,在这里求同存异、开发开拓、共建共享,锻造了“古朴厚重、熔旧铸新、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铜都精神,积淀了淳朴善良、重情重义、互帮互助的人文底蕴。
近年来,铜陵市广泛开展“五推荐、五评选”身边好人活动,用凡人善举诠释核心价值观,用身边好人引领核心价值观,用好人精神培育核心价值观,用志愿服务践行核心价值观。学习身边好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74万铜都人民的自觉行动。[详细]
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滁州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从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吸取营养,从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史中丰富内涵,从滁州人民辛勤建设家园的劳动实践中总结亮点,将核心价值观的24字要义与滁州的精神宝藏和发展实际充分结合起来,凝练出“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两个具有鲜明滁州特色的核心精神。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滁州的生动体现,“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在滁州大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道德层面上开出了沁人心脾的文明之花,在舆论层面上培育出求真务实、奋发进取的积极氛围……[详细]
六安,一块古老的土地。青山碧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英雄辈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老区人民不断汲取“红色”的精神养分,时刻传递着正能量,谱写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篇章。
近年来,六安市委、市政府立足“红色”土地,打造精神高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上重要位置,统筹部署推进,全市形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良好局面,价值观自信日益增强,核心价值观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成就卓然。[详细]
“江南一枝花”是对马鞍山这座文明、和谐、幸福之城的美誉。多年来,马鞍山市紧紧围绕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任务,大力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以情感人,注重模范引领、榜样带动,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凝魂聚气,立德树人。马鞍山市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促进好人好事不断涌现。袁淑梅、傅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杨蓉、谢学友、李娜、高玲玲、易厚掌分别荣获安徽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全市共推选产生56名中国好人和25名安徽好人。马鞍山把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贯穿于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在文明创建中不断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详细]
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芜湖市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注重将“诚信”这个关键词与城市精神有机融合,全力打造“信用芜湖”。
从广泛邀请“诚信道德模范”的现身说法,到信用惩戒体系的探索性建设,再到全社会诚信氛围的大力营造,一股股“诚信之风”在江城大地劲吹。百业兴旺,万商云集,芜湖市近年来喜人的发展态势,彰显了“诚信江城”的磁场效应。[详细]
安庆,古皖之地,钟灵毓秀。安庆人崇文尚德,淳厚朴实的民风,勤勉敬业的美德,“六尺”礼让的胸怀,至和尚谐的境界在这里传承;安庆人务实创新,先后有“五鼓坐堂之黄干、辗转办学之汝纶、竭身奉献之稼先、律己践行之朴初”等佳话相传。
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一言、一行、一事中显变化,在政风、行风、民风建设上求实效。近年来,安庆市精心组织开展主题活动,让核心价值观传播有抓手,实践有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正汇聚起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推动安庆加速向善向上。[详细]
2014年6月,池州在全市启动“和美文化”创建活动。将“和美文化”分层细化为“天人和,环境美”“家庭和,生活美”“邻里和,民风美”“社会和,秩序美”等“四和四美”,全面推进“和美文化”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以“和美文化”为载体,池州市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动员和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局面,汇聚团结奋进、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详细]
凡人善举熔铸“好人宣城”,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和新动力。近年来,宣城市紧紧把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机遇,积极打造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先后摘取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三角优秀自驾游目的地”和我省首个省级生态市等一系列金字招牌。
群众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深厚土壤,因此,调动最广泛群众的参与是道德建设的关键之举。 该市近年把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拓展“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宣城”主题实践活动。[详细]
“来黄山旅游,不仅可以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感悟底蕴深厚的徽文化,还可以接受文明旅游的教育和洗礼。”广东游客刘女士对黄山倡导游客“自带垃圾下山”感触尤深。
一处景点一堂课,一个古村一本书。多年来,作为徽商故里和旅游城市,黄山市巧借“土教材”,念活“山水经”,从说、看、听入手,从小、细、实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化虚功为实干、变软要求为硬约束,全方位融入广大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如今,昔日徽商崇德尚善、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正在黄山大地发扬光大,与黄山风光、徽州文化一道,成为这个著名旅游城市的“第三道风景”。[详细]